2010年9月27日 星期一

[評論] 打破沉默,即打破加害的暴力

September 27,2010

打破沉默,即打破加害的暴力

最近有網友在臉書發起「白玫瑰運動」,針對性侵幼童案判決引用失當事件,以連署與集會方式,呼籲政府應該進行修法,加重性侵幼童的刑罰,並且淘汰不適任法官。

發起白玫瑰運動的正義聯盟,為這個行動下的副標語,是「司法配不上純潔的孩子」。網氏/罔市女性電子報就此在推特上發了一則推,說:
看到白玫瑰運動「司法配不上純潔的孩子」標題,妳/你有何想法?當性侵使性與純潔產生連結時,這在強化過去、現在、未來被性侵的孩子不純潔的觀念?
各位覺得勒?

我會覺得有問題,是因為當天稍早才看到另一個推友推的一則消息,文溫德斯幫德國一個支持性侵害受害者的行動「Sprechen hilft! 」(說出來有幫助!)拍了宣傳影片。以下這則是女性篇,另外還有男性篇。
這個行動不是一般我們所看到,單純給予兒童性侵害受害者身心理上的支持,在旁邊鼓勵他要「破繭而出」之類的。它有更積極的意義。

發起行動的政府機構「處理兒童性侵害獨立機構」認為,如果社會一直把性侵害當禁忌避而不談,沉默以對,那麼長期以來施行迫害的暴力體系,就會有機會一再傷害孩童。所以這個行動的標語是「Wer das Schweigen bricht, bricht die Macht der Täter」,翻成中文是「打破了沉默,即打破加害的暴力」。

他們鼓勵兒童時期遭受性侵害的受害者,不管是在多久之前遭受侵害,都可以打免費專線電話給這個單位,以匿名的方式述說經歷,並可獲得社會、心理與醫學專家的諮詢協助。若受害者同意,他們的談話會被記錄下來製作成檔案。這個機構會邀集來自官方、學界、民間團體與教會的60人左右代表,籌組圓桌會議,藉由這些受害者的經歷,來討論解決孩童性侵害的對策。

我覺得這真是了不起的行動。藉由談論過去的經驗,或多或少可以幫助受害者自己從桎梏中解放出來,也能讓更多人了解施暴者的身分來源,而更能保護現在的孩童不受性侵害。

對照台灣與德國同時進行的兩起行動,同樣令人尊敬。只是台灣行動使用了「白玫瑰」與「純潔」作為意象,會不會在無意之間,讓曾遭侵害的受害者更加不舒服呢?德國正在努力破除受害者的心防,台灣當然不能再給受害者任何符號或意象的指涉,讓他們更封鎖自己。

1998年時,台灣有媒體人將自己的受暴經驗寫成書,但即使是到了現在,我不認受害者能更有勇氣能面對受性侵的經歷。即使在性觀念與風氣都相對開放多元的德國,性侵害竟然也是難以啟齒的事情。可見得我們這個社會該做的事情還有很多。
Posted by airportman at 樂多Roodo! │21:56 │回應(1) │引用(0) │關乎正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