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27日 星期一

[評論]男性諮商的權力關係與特殊議題

轉載自http://yangsir100.pixnet.net/blog/trackback/8172ea3837/7940345

文章出處:楊明磊(2009.9.30)男性諮商的權力關係與特殊議題。國際中華性學雜誌,93),45-48
 
不少文獻指出,諮商關係雖說是一種助人關係,但雙方其實也隱含一些權力的互動,其中包含知識權力與性別權力,且兩種權力關係會同時交錯出現,諮商師以助人者身份面對需要求助的當事人,已有高低地位關係,同時,諮商師的專業背景又讓她/他比當事人更有知識及權力去評價與診斷當事人,則是知識權力關係,此時如果當事人與諮商師都是男性時,潛在的男性競爭心態往往會在諮商過程中悄悄出現,彼此打量,暗中較勁,而如果是男性當事人遇到女性諮商師,則一種男女情愫或私下評比眼前這個「女流之輩」的心情也常常會不經意地流露出來,使得若想讓男性當事人放下心防,安分開口說出內心苦惱,常需要諮商師的一番努力奮戰,如此現象讓不少諮商師較不喜歡與男性當事人諮商。

不論競爭還是私下評比女性,看來都好像是男人的劣根性,作者在《從男性意識角度分析「為何男性不願接受諮商」》一文所述,男性在傳統性別角色訓練為求光耀門楣擔負家計下,在追求成就過程中似乎不可免地會需要養成競爭的特性與能力,尤其當男性需要追求的成就必須擺在社會價值光譜中評比時,使男性必須壓抑自身那些可能不為社會價值所贊許的興趣,而更多地在意他人眼光與俗事價值,間接地讓男性自我難以在成長過程中自由發展,因此,將男性的競爭與評比看成是男性的劣根性,其實是忽視男性在性別角色養成過程中的被傷害與被壓抑,不是優秀諮商師應有的態度。

也許,諮商師應該做的是將男性在諮商中的競爭與評比現象,理解為此男性當事人自我發展匱乏的一種症狀或象徵,藉由直接指出現象與當事人共同深入探討,為了競爭與評比,男性如何逐漸壓抑自我與如何逐漸以社會價值為個人價值。

在實務諮商工作經驗裏,作者覺得有幾種議題是男性當事人較常見,也是令男性特別難以面對的,個中癥結仍在於這些男性均遭遇傳統男性強調剛強堅毅刻板印象中,所無法表現或難以為外人理解的細緻心境,包括:

1.親人死亡的哀傷處理:哀傷處理是一個漫長且細膩的過程,男性在面對哀傷時往往容易受到傳統性別角色要求堅強不哭的壓力,或者以自己的不哭作為安撫其他家人的方式,以及由於需要承擔相關後事的處理,而難以專注于其哀傷歷程,都讓男性面對親人死亡的哀傷歷程需要更久的時間,與更為耐心的等待。

2.男性的工作壓力與過勞:男性擔負家計的壓力使男性面對工作中的種種不適應與不合理,較難輕易以離職或轉換跑道處理,而較需要學習委曲求全以保有工作,同時為了爬升至較高職位,更需努力工作而有過勞與各種職業病及職業傷害的危險,而一旦發生職業傷害或職業病,又往往為了生計而不選擇休假,導致病情更為嚴重,如此惡性循環,反而損傷其職業生涯的發展,也容易產生許多無可奈何與認命的心態。

3.男性因失業與貧窮導致之憂鬱或自殺意圖:近年來臺灣由於政治經濟波動與產業外移,導致廠商關廠歇業或縮編比例大增,許多中年男子因此被迫面臨失業困境,同時由於其專長往往已不符合當代科技潮流造成中年轉業困難,因此長期失業進而導致憂鬱,甚至意圖自殺的比例正在上升,這背後亦隱含著男性需要擔負加計與光耀門楣的潛在壓力,一旦失業,不僅經濟受困,連個人尊嚴亦嚴重受到打擊,若加上家人親友的不接納甚而嘲諷,其痛苦或則向外發洩引起家庭婚姻暴力,或則向內施壓導致個人自殺。

4.表現期望與性無能:雖然性的美好在於雙方的身體舒適與心理親近,然而不少男性卻將床第當成競技場,期望藉由女性的滿足以宣揚其性能力,導致無法在性活動中獲得與伴侶的心理親近,不斷在意自己的表現,造成壓力過大,反而難以正常勃起或陽痿早洩,當發生此種現象,又會自我回饋為自身的無能與弱勢,造成壓力更大,使問題更加嚴重,加上諱疾忌醫及羞於啟齒的習慣,便自行購買未經檢驗合格壯陽藥品導致健康受損,此中關鍵在於男性忽視如何從性生活中體驗及增進與伴侶的心理親近,因此不宜只將注意力放在如何協助男性性功能正常,還需要從基本的性態度與性觀念著手。

5.墮胎及養育同意權:雖然讓伴侶懷孕後卻始亂終棄的男性存在,但近年來卻多了不少男性其實很有心扮演好父親與負責任的伴侶,無奈其伴侶卻因種種如工作情感經濟因素不願將孩子生下來,並且在未經與男性商量下即自行墮胎,或者決定自行養育,拒絕男性加入其親子生活,使男性既覺得不受尊重,也感到對於自己骨肉生命無權置喙的委屈。

6.同性戀/恐懼症:男性似乎比女性更難接受同性戀,其中部分原因是藉由反對與排斥同性戀者以證明自身的男性氣概,或害怕因接納與友好同性戀者而被誤認為有同性戀傾向,此一傾向既造成同性戀者的被歧視與被誤解,也使男性陷入一己偏見,而失了開闊胸襟的氣度,若同性戀者為其家人尤其子女,則更容易導致嚴重家庭紛爭乃至暴力問題。

7.男人對激情式的愛之態度:西方媒體總大肆歌頌愛情中的激情及誘惑,也總假設男性都是性欲饑渴見色忘友的,而實際上有不少男性對性的欲求並不高(如日本的新名詞,草食男),對談心分享與溫柔的肌膚接觸更為嚮往,但這樣的偏好在前述的主流思想下往往會被視為「假裝」,甚至連其伴侶都不接納。

8.男性對於維繫家庭和諧的無力感:「罩不住」伴侶的男性似乎比女性更容易被嘲笑,而不是被關懷接納,這當然受到家庭和諧的破壞者以男性為主的刻板認知,以及男尊女卑思想下,男性應該比女性更強的既有邏輯有關,然而男性在成長過程很少接受維繫婚姻家庭關係的課程或教導,使得男性遇到家庭內的紛爭往往不是生氣就是沉默與離開,缺乏具建設性的行動。

9.無能力/機會照顧子女,與子女親近:越來越多的男性厭倦於扮演傳統嚴父或努力工作的角色,寧願回歸家庭享受天倫,無奈其伴侶與子女並不總是認可此種期望,男性在成長學習過程也甚少接受與家人子女相處的訓練,也有些男性年輕時為工作奔忙無暇親近子女而有罪惡感,過中年以後轉而期望與子女親近卻缺少方法,但子女早因習慣于父親的不在而不再有興趣與父親接觸,形成這些男性內心既孤單又無奈的心境。另一些情形則是,父親的學歷或能力無法協助子女求學就業,親子間也因知識水準不同而話題有限,使得父親既因幫不上忙而對子女感到抱歉,又因話題不多或感到被子女嫌棄而感到受傷。

10.自離婚中復原:多年前即有研究指出,離婚與配偶死亡是多數人生活中最大的壓力與痛苦事件,社會上較能接受女性因離婚感到痛苦,以協助離婚婦女走出痛苦的相關諮商輔導也相當多,相對地較忽視男性遭遇離婚的痛苦,俗語也常以「天涯何處無芳草」之類的不夠深刻的語詞勸慰離婚男性另謀新歡,使得對離婚感到痛苦的男性較缺乏傾吐心聲的整體環境。

11.賭博與菸﹑酒﹑藥物濫用:男性由於成長過程缺乏面對壓力有效策略的訓練,且整體社會強調奮鬥努力不放棄的積極心態,使得當男性遭遇一時無力應對的壓力時,往往容易採取逃避離開的態度,而寄身煙酒藥物以暫時麻痹遺忘壓力,是相當常見的現象,同樣的,深處社會底層卻又寄望快速翻身以振男性聲威的人,也容易陷入賭博陷阱。

12.看太多電視或打太多電視遊樂器:看電視與打電視遊樂器看似無傷大雅,其實卻是隱含地將他人排拒在外,就算是一起同看或同玩,彼此的交流也非常少,更容易遭到另一個忙於家務的家人感到勞役不均而抱怨頻頻。另一種情況則是許多人明明已經非常疲倦,卻仍然會坐在電視前漫無目的的不斷換台,就是不肯真正上床休息,這樣的情形雖然男女都有(特別出現在勞心的工作者身上),但常常連當事人本人都不大能理解自己為何會這樣做,從實務諮商經驗中發現,漫無目的地不斷換台看電視有些像電腦的逐漸關機過程,白日在外忙碌奔波,回到家後雖然可以休息,但身體心智都還處在亢奮狀態,就算躺在床上也很難立即入眠,因此需要一個逐漸緩慢的關機鬆懈過程,將自己放在電視面前不斷轉臺,將注意力轉至螢幕而不再需要用腦,如此逐漸鬆懈心智,讓疲倦感緩緩出現而能入睡,不過此一現象雖有其邏輯,但對於早已回家的其他人而言,並不需要經過此一逐漸關機過程,因此既難以理解此現象,又會覺得被排拒在外而感到不快。

13.面對女性時與性有關的憤怒:性雖是愉快的事,卻也是親密伴侶間彼此報復的最佳工具之一,一些事件已過但負面情緒未過的事,直接明說會被看成太過計較,不說又如鯁在喉難以安眠,藉由性生活的不合作與怠惰,間接地表達不滿,另一方只會感到這次的性生活不舒服,卻很難真正理解原因何在,也無法表達,其積怨也只能留待下一次性生活報復,若雙方繼續如此,則將惡性循環終至關係破裂。

14.男性強暴者:多數研究已確認,性侵害的基本動機並非性欲,而是控制與憤怒,而男性藉由性侵害以達控制及傷害,一方面對自身的內在憤怒並無真正消解功效,另方面也阻礙了侵害者在平日生活中享受正常性行為的機會,同時,如同俗諺所云:「可惡之人必有可憐之處」,此類加害者往往于其成長過程遭到不少惡意對待,或此刻生活正承受極多重大壓力,因此,除了對犯罪行為給予懲處外,對加害者的心理應提供進一步治療與協助。

15.遭亂倫的男性生存者:研究也發現,許多家庭亂倫的加害者,其童年也是性侵害的受害者,而社會上對女性早性侵害的協助有著較完整的協助,對男性的協助相對較少,甚至給予較少的同情,但如此也可能使男性性侵害受害者心理痛苦持續,增加成年後反成為加害者的危險。

16.給承諾的壓力:於情愛關係中擔心給承諾的現象雖然男女皆有,但我們比較能正向理解女性因為婚姻是終生大事而需要考慮再三,而以負面角度解讀男性不給承諾為不願負責,然而此一負面解讀正說明了傳統性別角色對男性的期望,一旦給予承諾,則似乎全面的關懷照顧呵護承擔均需完整提供,此間壓力不可謂不大。

17.性上癮與暴露欲求:相對於男性,女性的性上癮與暴露欲求較不易成為社會問題,在男性身上則不僅是個人問題,更容易被看做罪惡。

受限篇幅無法提出更多例子,但以上林林總總的個案類型已多少說明了當今社會男性的隱痛,綜合而言,諮商作為助人專業,有必要跳脫傳統思考,從人性的角度,以持平細膩的性別意識面對各種人,善待女性也正向理解男性,讓每個進入諮商是尋求協助的人都能的到最公允的對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