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侵案爭議大 公督盟:審判品質差新頭殼newtalk 2011.07.29 公民記者賈伯楷/台北報導
近來計程車司機疑似性侵日本女學生事件,引發網友對司法的不滿,並再次引發白玫瑰運動;立法院第7會期三讀通過《法官法》,亦遭司改團體批評不及格。22日的「幸福報報—公民看國會」節目由公督盟辦公室主任劉敬文擔任主持人、理事謝昇佑擔任與談人,針對因性侵案引發的社會運動、法官退場機制以及台灣一般人的法治意識進行探討。
首先,謝昇佑指出,《法官法》最大的問題之一在於,雖納入外部評鑑,但外部委員不到一半、官方委員佔多數,且「社會公正人士」也由律師公會及法務部推薦、司法院遴選,因此「社會公正人士」人選最終決定權仍在司法體系,外部評鑑形同虛設。雖然,這樣的法官退場機制看似比過去法官終身職來得好,但仍極有可能成為行政部門透過司法體系反過來控制審判的武器。雖然相信法官法在初期可以產生淘汰劣法官的效果,但以台灣的政治氛圍,日後法官法仍有可能成為政爭的工具。
劉敬文則回應,目前司法院長人選由總統提名、立法院同意。然而,今天的立法院為一黨獨大,使得立法院的人事同意權形同虛設,若再加上司法院長掌握評鑑委員人選及法官的最終人事權,確實很可能影響具有政治爭議的審判中立。
針對白玫瑰運動,謝昇佑表示,同情白玫瑰的訴求,但進一步省思,「我們是否能夠制定一部法律,將我們認定潛藏在社會中的罪犯,作為標靶根除?」乍看之下,理所當然,但如此一來,將賦予國家極為不正當的權力,並且有違背無罪推定原則之嫌。
謝昇佑認為,從目前輿論可以看到包含化學去勢、服滿刑期後仍須強制治療、公佈性侵犯個資…等訴求,但這些訴求從基本人權的角度看,都還有很大的討論空間。
劉敬文補充,過去台灣在威權體制下,獨裁政權不乏以精神治療為由,迫害民主運動參與者的例子。他並感嘆,社會對於冤案誤判完全缺乏警覺,一旦被貼上「性侵犯」的標籤,便再無翻身的可能。
謝昇佑進一步分析表示,白玫瑰的動機出自於相當素樸的正義感,但有可能因此使這個運動缺乏反省、對話的能力。即使出發點良善,也仍有可能造成錯誤的結果。針對性侵防治,不應該將焦點集中在法律、刑罰等成本看似低的方法上。若賦予公權力過多權力,讓政府變成難以控制的大怪獸,恐怕會產生更多問題、造成更大的危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