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飛鴻
剛結婚時,一位以感情玩家自居的同事告訴我,如果有任何事被老婆抓到把柄,就算是被抓姦在床,也要抵死不承認,說是被陷害,這樣老婆就會原諒你。我不能相信,也不敢相信,只是也永遠不敢用實踐來檢驗此說法的正確性,就把它當作一個多情男人的一相情願吧!
不過上週看了一本書《背叛》(Blind to betrayal),一個心理學者累積了許多案例研究,發覺許多被背叛的受害人,真有一種「盲視背叛」的傾向,就是加害者的背叛證據已經十分明顯,但受害者當事人卻會視若無睹,一直到加害事實一再出現,傷害已十分深刻,被害人才會覺醒,這種過程就是被害人的「盲視背叛」。而書中的第一個案例也是一位深愛丈夫的女性,在目睹丈夫長期出差回來,未回家卻逕赴酒吧,與一位女性熱情擁吻,竟然還會相信丈夫與這位女性不認識,繼續「盲視」丈夫的一再出軌背叛。
作者告訴我們信任是家庭愛的基石,也是社會上朋友間友情互動的元素,更是企業、組織、國家成員間凝聚的力量。只是信任的背叛隨時都存在,每個人都可能是背叛的加害人與受害人,背叛隨時都在準備摧毀我們擁有的一切。而「盲視背叛」又是常見的現象,「盲視背叛」不會解決問題,只會給當事人帶來更大的傷害。 為何受害人會「盲視背叛」,因為受害人可能是經濟弱勢的生活依賴者或小孩,他們「選擇」不知道被背叛,有助於存活,或維持現有安定的狀況。另外受害人也可能面對組織、機構、公司、政府、教會的背叛,由於力量不對稱,許多小人物也會「盲視背叛」,更大的悲哀是,就算當事人願意站出來,可是旁觀者、關係人也可能選擇與當權者、加害人站在一起,漠視或者盲視不公不義的背叛行為,使社會繼續黑暗,悲劇繼續發生。
作者舉了許多例子,如教會的性侵兒童事例、美國政府的豬灣攻擊事件、伊拉克擁有致命武器謊言等,都是機構當事人、旁觀者集體「盲視背叛」的典型悲劇。一口氣讀完這本書,心中思潮澎湃。家庭、朋友之間的「盲視背叛」現象,正在被「背叛」煎熬的當事人,只要閱讀此書,就可找到救贖、解困的方法,這容易解決,問題是社會、機構、政府的不公不義,而全社會卻持續「盲視背叛」,又如何能解呢?
全文見商業週刊第1327期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