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11.15 中國時報
性侵害冤獄 無盡的控訴◎許文德(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理事)
日前板橋一名五歲女童因老師舉發其遭父親性侵害,而被台北縣社會局送交寄養家庭,並將父親依性侵害罪移送司法的案件,繼板橋地檢署偵察終結,依證據不足不起訴之後,社會局卻根據社工人員的調查,堅信女童確曾遭父親性侵害,將她繼續留置在寄養家庭,而引起社工的判斷與司法判決孰重的質疑。
這件案例讓人憶起「無盡的控訴(Indictment)」這部電影。影片描述十九年前發生在美國的「麥克馬丁大審」(McMartin Trial),由於司法過度相信社工證辭,演變成美國史上重大的性侵害冤獄。
1983年八月一位母親向曼哈頓派出所指控兩歲半的兒子遭幼稚園員工性侵害,警方調查結果認定園長孫子「雷巴奇」涉嫌重大乃將他逮捕。媒體隨即展開各類性侵害報導,整個社會包括司法人員都認定麥氏一家全是變態「性虐狂」(sadism)。
助理檢察官並找上一所專門處理兒童性侵害的「國際兒童中心」,由一位擁有十三年「性侵害兒童輔導經驗」的社工,利用「布娃娃」及「遊戲錄影療法」,「循循善誘」之下,每位幼童都「異口同聲」供述曾遭性侵害,憑藉這些證辭,檢察官終將纏訟七年的被告定罪並入監服刑。
直到數年後出面控訴的婦女才道出兒子其實是遭親生父親性侵害。可見社工雖有正面作用,卻也難免鑄成大錯的風險。第一線的婦產科醫師,往往是性侵受害者率先求助的對象,依「性侵害犯罪防治法」的規定,醫師不僅不得拒絕為受害者診療及開立診斷書,更要審慎處理求診婦女下體的分泌物及病歷記載,以確保受害者權益,但部份醫師因擔心司法程序而婉拒為受害者診療的事仍時有所聞,值得改善。